贵阳美食息烽县阳朗辣子鸡

  早在年,土生土长的黄南武在息烽集中营旧址出口处的国道边承包原阳朗公社的一栋旧房开起了餐馆。由于她炒的菜色香味俱佳,数量又足,吸引了许多经过阳朗坝的川渝滇黔长途车驾驶员和乘客的光顾,并逐步成为她店中的常客。黄南武根据各地客人的口味作了一个很表象的分析,发现几个地方的顾客都喜欢吃辣,麻辣、酸辣、香辣便成了她的小吃店的独特风味。辣子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开始,黄南武炒辣子鸡的“工艺”也跟别的店一样:把鸡剁成块后,加放辣椒块炒熟即上桌。一次,一群顾客因时间忙而催着要快点吃。客多量大,时间又紧,黄南武和她的厨师只好用压力锅焖。孰料焖出来后,不仅色泽金黄、油光碧亮,而且入口爽滑细嫩、肥而不腻,比直接在铁锅内炒出的又胜一筹。于是她和厨师反复试验,摸索出糍粑辣椒加花椒、独头蒜炒、不放酱油、不加水焖制作辣子鸡的技术。她在选料上要求非常严格,非本地土鸡不要。她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炒、焖的时间和火候掌握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别具一格的息烽阳朗黄南武辣子鸡这一名吃就这样慢慢浮出了水面,被过往车辆驾驶员和省内外吃客一传十、十传百,从黄南武饭馆的打头菜发展为专营菜,前来品尝者可谓川流不息。年5月29日,距离黄南武辣鸡店不到50米的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修复开放,沉寂多年的阳朗坝一下子热闹起来,到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的游客可谓络绎不绝,小小的阳朗街成了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憩息之地,黄南武辣鸡店于是名声大震,步入鼎盛时期,陈旧的小店堂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辣鸡店变成了辣鸡城。看集中营、洗温泉澡、品辣子鸡成为游人来息烽必不可少的“课程”,阳朗辣子鸡成为与息烽集中营旧址、息烽温泉齐名三大品牌。黄南武的辣子鸡店每天宰杀土鸡数十至上百只不等,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而此时,阳朗辣子鸡原创权之争兴起。原曾在黄南武饭店做厨师的叶兴林打出了“辣鸡宗师”的“旗号”,承包原息烽火车站招待所,开起了一家规模和名气不压于黄南武辣鸡城的“叶老大息烽阳朗辣子鸡”餐馆,两家餐馆一南一北,可谓南拳北腿,各展绝招,打起了“擂台”,把辣子鸡工艺进一步推向极致。息烽阳朗辣子鸡的名气越做越大。而黄南武为了让自己的餐馆与其他餐馆有所区别,以自己的名字向工商部门注册了“黄南武”牌息烽阳朗辣子鸡商标。

  阳朗辣子鸡品牌叫响后,息烽县内外各餐馆饭店纷纷“借光”,打出“正宗息烽阳朗辣子鸡”的招牌。川渝笑星、“傻儿司令”刘德益在清镇品尝了一家至少不能算正宗的“息烽阳朗辣子鸡”的产品后,欣然题字:“清镇添美食,息烽辣子鸡”。为这一名吃增添了喜剧文化色彩。

  据黄南武介绍,她迄今已带出10多个徒弟,加上“叶老大”家的“推波助澜”,仅息烽县内就开起了30余家辣子鸡店,辣子鸡产业每年为国家创税不下于50万元。同时对息烽县的辣椒、花椒、独头蒜种植业和本地土鸡饲养业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但息烽阳朗辣子鸡巨大的市场潜力尚未挖掘出来,这一点省内外各城市、集镇内日益增多的仿“阳朗辣子鸡店”的兴起就可看出。就息烽县内几家生意较为红火的辣子鸡专营店来看,绝大部分店堂狭小低档、服务水平低、辣子鸡饮食文化品位的挖掘不足,且无成形的包装,无法打进大城市超级市场。小作坊的手工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经营框架尚未打破。许多食客感叹“辣鸡好吃胃口难开,品牌档次有待提高”。而由于缺少流水线式的生产工艺和与品牌相得益彰的包装,原本可以作为逢年过节拜年贺寿馈赠佳品的产品,却因带不出去、拿不出手而与更广阔市场失之交臂。与省内知名的“老干妈辣椒”、“巨星卷粉”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局面相比,息烽阳朗辣子鸡这个品牌就显得有几分尴尬。如何克服局限、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开拓潜在市场,形成为息烽的优势产业?这是摆在经营者们面前的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jk.com/afhgx/291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124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