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人们知道的只是川菜,没有重庆菜(渝菜)的概念,川菜的组成一般说来是上河帮、小河帮和下河帮。再说的具体一些,那就是以成都官府菜、乐山嘉州菜为代表的上河帮川菜;川南地区以自贡盐帮菜、内江糖帮菜、泸州河鲜菜、宜宾三江菜的小河帮川菜,川东地区以重庆江湖菜的下河帮川菜。这三帮组成了川菜的主干,形成了川菜“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菜系特点。
直辖后,有人提出渝菜的概念,想把重庆菜从川菜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菜系。这样的做法遇到了很多重庆籍川菜厨师的反对,虽然这些年重庆江湖菜在国内闯出了很大的名头,成为一时流行,但是从根子上说还没有脱离开川菜的基本味型,重庆餐厅酒楼里经典名菜基本上还是传统川菜的那些菜肴。
重庆江湖菜始起于路边小店,出自渔夫村姑之手,著名的来凤鱼、辣子鸡都是始于交通枢纽边的汽车食店,因其在烹制时,手法粗犷豪爽,用料多而足,食之鱼肉细嫩,鸡肉酥香,麻辣不燥,味浓醇厚,食客无不称好。酸菜鱼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江边渔船,毛血旺在70年前已是重庆磁器口古镇的三大名食之一了。
下面给大家推荐10道最值得品尝的重庆江湖菜
1)歌乐山辣子鸡
大约20年前,重庆歌乐山一家路边小店,推出了以麻辣为主的辣子鸡。主料选用家养土仔公鸡现杀现烹,以保持鲜嫩肥美,辅料只选用四川本土辣椒和茂汶大红袍花椒,烹出的仔鸡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麻辣酥香,鲜嫩化渣。大盘盛菜,辣椒多于鸡肉,食客在满盘红亮的辣椒中,轻挑慢选寻找鸡丁,回味悠长而使食客津津乐道。辣子鸡是重庆菜中的大哥大,辣子鸡问世,带出一大批菜肴,如辣子田螺、辣子肥肠、辣子蹄花、辣子鱼丁、辣子竹虾……
2)毛血旺
毛血旺又叫“冒血旺”,其味道麻、辣、鲜、香四味俱全。“血旺”一词指血豆腐,一般用鸭血,主要食材还有鳝鱼片、毛肚、鱿鱼、肥肠、午餐肉等。毛血旺起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卖起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是重庆江湖菜的鼻祖之一。
3)江津酸菜鱼
酸菜鱼也称为酸汤鱼,是一道源自重庆的经典菜品,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是重庆江湖菜的开路先锋之一。发明这道菜的人是江津双福一个乡厨的儿子,在研究父亲做鱼的方法时,尝试着将泡菜萝卜加进新鲜的鱼汤里,萝卜又软又咸,仅仅能掩盖水产的腥味,后来他改用当时家里泡的酸青菜,把鱼肉的香甜和泡菜的酸味融合在一起,还加上了红的、青的泡菜辣椒,人们一尝,顿时胃口大开,交相称赞。接着四面八方的厨师都学着这样做,酸酸辣辣的江津酸菜鱼就这样流传开来了。
4)南山泉水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南山一位叫李仁和的村民开了个“幺店子”,因食店后院有一口深井,水源自山泉,一天与朋友闲聊鸡的做法,他试着从笼里抓出一只土鸡公,宰杀洗净后切成小块,撒上盐、姜末,和着八成热的菜籽油酥炸,几分钟后,倒出部分菜油,加入一定比例的泉水、酥制好的花椒、干辣椒、大蒜、豆豉、冰糖等十数种佐料,煨炖20分钟起锅,品尝后感觉美味惊人,就此一道具有“麻、辣、烫、鲜、香、嫩”的江湖菜“泉水鸡”问世了。“泉水鸡”甚至带动了整个南山镇的餐饮业,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泉水鸡一条街,成为一张重庆的美食名片。
5)泡椒牛蛙
重庆多稻田,盛产青蛙,泡辣椒炒青蛙是一道乡村传统名菜,多见于乡村小店。随着农药的使用,野生青蛙数量锐减,加上政府禁止捕捉青蛙,餐馆开始用牛蛙替代青蛙。泡椒牛蛙味咸鲜,肉细嫩,色红亮,泡菜香气浓郁,口感并不是十分辣,一些外地食客也非常喜欢这道菜,由于牛蛙全国各地都有饲养,非常普及,泡椒牛蛙也成为各地川菜馆中的的看板招牌菜。
6)邮亭鲫鱼
邮亭鲫鱼由60多岁重庆大足邮亭镇向姓老人发明,重庆地区烹饪鱼的又一杰作。年,成都、重庆以及川渝两地的一些县市餐饮市场,刮起了一股“邮亭鲫鱼”旋风,其势头之强劲令餐饮业老板始料未及。在重庆,邮亭鲫鱼之火爆超过了以往泉水鸡、烧鸡公等,仅储奇门滨江路一带就集中了十几家大中型的邮亭鲫鱼店,上千食客蜂拥而至,每天的生意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做邮亭鲫鱼少不了泡红辣椒、郫县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等,把这些原料炒香,待锅中油、汤呈红色时,再下猪骨熬成的鲜汤、料酒、泡萝卜一起熬出味道,放入煎好的鲫鱼煮熟就可以上桌食用了。吃的时候夹一条鱼放在小盘里,撒些香葱碎、芽菜碎、花生碎,再浇上一勺汤汁,才算完成了吃鱼前准备工作。汤鲜肉嫩,滋味深透全鱼,麻辣香浓,越吃越香,令人欲罢不能。
7)烧鸡公
烧鸡公是重庆的一道经典江湖菜,最先出自于重庆的璧山,据说是一帮司机哥们出了一趟长途车,走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已是饥肠辘辘,好不容易看见一家食馆,上前一问老板都关门了,什么也没有了,说尽好话,老板只好将就把自己养的鸡宰了,又加了大量的辣椒和香料,还有剩余的火锅底料一起烧,没想到这一烧,就烧出了一道名菜,从此风靡川渝两地。烧鸡公是一鸡二吃,等鸡肉吃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可以在锅中下一些你喜欢吃的菜,比如莴笋、豆皮什么的。之所以叫“烧鸡公”而不叫“烧公鸡”是因为重庆的方言管“公鸡”叫“鸡公”。
8)太安鱼
太安鱼俗称“坨坨鱼”,出自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太安鱼成为重庆江湖菜中的一道名菜。太安镇是川渝交通要道,产嘉陵江鲢鱼。在太安停车的司机们发现了这里的鱼味道鲜美自然,并且做法特别,然后流传到各地。和大家常吃的“水煮鱼”比起来,“太安鱼”并不算辣,但味道更富有层次感,有食客评价说,“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直如武学高手招式之层出不穷,人所莫测”。
9)辣子田螺
辣子田螺是重庆江湖菜中的异数,是一道被有意识发明出来的江湖菜,渝菜中并无烹螺蛳的传统,原材料福寿螺也是个新品种。白市驿镇陶然居在推出辣子田螺后名燥一时,不仅令往返成渝的车辆驻足,专程驱车而来的食客亦是络绎不绝。为了解决吃螺蛳时的嘴笨手拙,陶然居发明了三根竹签的经典吃法,以两根竹签夹住螺蛳,用第三根竹签插进螺肉,轻拉而出,方便易学,让重庆美食也优雅了一把。制作辣子田螺,先将干辣椒用五成熟油炒呈棕红色,下花椒、姜蒜、豆瓣(剁碎)炒香,倒入田螺,加味精、料酒、精盐、白糖、酱油以大火不停翻炒,待田螺入味起锅,撒上芝麻、葱花即成。
10)万州烤鱼
万州烤鱼是重庆特色传统名菜,把鱼剖洗净后平放在铁夹中,放在炉上用木炭烧烤,盛到专用铁盘中,浇上用牛油、红油、白糖、花椒、辣椒等调味品炒出底料,放上西芹、豆芽等爽口菜,口味咸辣。万州烤鱼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据说川式烤鱼的由来是从非洲传来的,一名捕到鱼的非洲土著,烤了很久鱼还未熟,便把那条鱼加入汤汁调味料边吃边烤,发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鲜美,从此就有了这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