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年轻人喜欢的下酒菜,长这样

                            

原创风味君风味星球

去年夏天,我们在里被肠旺面、酸粉、酱爆小串、恋爱豆腐果、怪噜饭的鲜辣酸糯爽迷醉了味蕾。

紧接着,今年三月,我们在更深入地探寻了这座建立在世界地质奇观“喀斯特地貌”上的省会城市,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美味,看到了更多创造“酸辣鲜糯甜臭苦”滋味的生活和故事。

时隔几个月,演员李光洁在中

第一座探访城市,就来到了贵阳。

节目组对贵阳,是肉眼可见的喜欢。

贵阳,为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究竟是哪个瞬间,让我们觉得贵阳的食物值得一再托付,贵阳的故事值得一听再听?

我们邀请了致力于缔造城市活力的在地创意平台GuiyangWOW来回答这个问题:土生土长的贵阳年轻人们,会推荐我们拿哪道菜下酒?用哪道城市招牌菜来把我们留下?

室友妈妈寄的辣子鸡,是我们回家的车票

GuiyangWOW

如果读大学时是所谓“远方的游子”,那辣子鸡,就是那根拴住风筝的线。

在每学期倒计时回家的日子里,室友妈妈寄来的辣子鸡,是我们唯一的慰藉。拆开真空包装,红黑的辣油喷香,从食堂打一碗白米饭,宿舍四人围坐一圈,如此吃上三两天。意犹未尽,吃完鸡块的几天,甚至得用辣油拌饭,才能依依不舍地结束。从不吃辣的江浙室友,就算顶着饭后几杯水才能缓过来的后劲,也甘愿被辣子鸡折服。

这口软糯滴油的辣子鸡风味,只有贵阳有。每每夹一块醇香入味的辣鸡块,裹满辣油,伴着一口米饭吃下,思绪飘忽,回到家乡小馆,回到每一年的年夜饭桌上。

每家都有一位,传说中很会做辣子鸡的“隐藏大厨”,我的爸爸就是。舀一大勺贵州独有的糍粑辣椒下油锅,辣气满溢,一顿翻腾;制好辣椒趁油滚沸,与鸡块同烹,让辣油浸满每一寸鸡肉,伴随香味出锅,整个厨房都是他的辣子鸡江湖。

一顿辣子鸡,从晚吃到早。早起烫一锅酸粉,拌上隔夜没吃完的辣鸡,辣油把酸粉染成深红,鸡块穿梭于粉间,越拌越香。一人一碗辣鸡粉,打开了贵阳人的清晨。

在贵阳的时候,辣子鸡随处可遇,并不稀奇。非要等到离开这里,才仿佛一条离开水的鱼,在大脑的海洋里,寻觅着那一口辣,那一口贯穿乡愁的味道。

凉拌折耳根,没有那么难理解?

GuiyangWOW

以前,我无法体会“外地人吃不惯折耳根”这件事,直到在东北浅尝了一次蚕蛹,目睹他们自然地,美滋滋地,嘎嘣嚼着这高蛋白食物,突然间能共情了。

高中,社交网络遍及后,才在微博得知,无论怎么评选“中国最难吃的菜”,折耳根都是前三。大学,兴致勃勃地向来贵阳旅游的外地室友推荐折耳根,吃过一次后,她完美挑出了,往后每一次贵阳小吃中的折耳根。

可是,折耳根在贵阳人的心中,是灵魂所在啊。切碎的折耳根丁,散布在每一碗诞生于贵阳的蘸水之中,它们像张僧繇画上的眼睛,让单调的辣椒变得奇妙,变得完整。在一碗有折耳根的蘸水面前,其他所有蘸碟都黯然失色。

小时候,靠着“做凉拌折耳根”成为一个会做菜的小孩。洗净根上的泥土,折成一段一段,放胡辣椒和油辣椒,撒一把香菜,淋上酱油、醋、香油,拌入提味的白糖和蚝油,漤上一会儿便成。于是,妈妈借机让我包揽了家里每一份凉拌折耳根。

夹住三两条折耳根段,在碗底乌黑蘸汁中浸泡一下放入口中,酸咸冰凉的辣汁包裹嫩脆的折耳根,嘎吱嘎吱,十分爽口。和辣椒相配的折耳根中,从来吃不到网友口中的“鱼腥土壤味”,也许不是因为,西南人有难被理解的口味,而是我们在味觉盲区之中,找到了异常美妙的一种体验。

最好的清晨,是被牛肉粉唤醒的清晨

旺仔小拳头

GuiyangWOW

“贵州人可以三天不吃米饭,但绝不能三天不嗦粉。”嗦粉,仿佛已经烙印在贵州人的DNA里,而一碗老贵阳牛肉粉,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

老贵阳牛肉粉分为清汤、黄焖和泡椒,本地人那一定是要吃上一碗酸粉;经过轻微发酵后雪白鲜亮的“酸粉”,再铺上炖至烂软的本地黄牛肉和每家秘制发酵的酸菜,“糊辣椒”、花椒油、香菜等调味也是缺一不可,麻辣厚重的油香气,是对这碗粉最好的诠释。

贵州地质地貌的特别,也就塑造出肉质紧实且没什么牛膻味的黄牛肉。将牛骨、牛腩、牛杂一同入锅,炖上几个小时,一揭开盖来,便可闻到扑鼻而来的牛油香气。

嗦粉前先嗦一口汤,暖烘烘的,感觉胃和毛孔统统舒张开来,一扫清晨的睡眼惺忪。

牛肉粉的灵魂除了在牛肉好之外,本身的搭配也是锦上添花;因发酵后,空气给酸粉特制的“毛孔”可以将浓厚的汤汁吸入其中,一口粉,再来上一口店家特制的“泡菜”,让你在肉糜香气和清爽解腻中反复横跳,最终达至平衡。

在贵阳,24小时皆可嗦牛肉粉,无论是在睡眼惺忪的清晨,亦或是和朋友深夜聚会后想找点食物暖胃,都会选择来上一碗牛肉粉,牛肉粉,仿佛成为了刻在我,一个贵阳人基因里的味觉记忆。

一起吃丝丝娃吗?是我想你们了的另一种说法

鱼肉

GuiyangWOW

在广州上大学的四年,我可以听说一家好吃的贵州烙锅就直奔而去,实在馋了可以点一碗不正宗的贵州羊肉粉,每次吃完总想着和贵阳比差远了,都说食在广州,但我却总还想着贵州。在异乡越是寻找口味上的替代性满足,就越想念贵阳的美食。于是,每一次回贵阳,我总要把挂念一个学期的贵阳菜都吃一遍,才算真的回家了。

一张塑胶凳、一碟泡菜,一个人可以嗦一碗粉,但是吃丝娃娃,总是要叫上几个人一起。和同样离开家上大学的朋友,约上一顿丝娃娃,算是庆祝回家的仪式感。

洋芋丝+豆芽+折耳根+海带丝+凉面,每个人都有吃丝娃娃的默认搭配,把它们统统包进薄如纸的面皮里,再小心翼翼地包好、倒入蘸水。等待汤汁浸润面皮的过程中,心里不断瞄准一口吃下的最佳时机。进口咀嚼的瞬间,汤汁饱满的风味混合不同蔬菜的味道,同时乍现。

但也总有错过时机失误的时候,蘸水止不住地漏出来,这个时候身旁响起朋友爽朗的笑声,开玩笑地说起“还是老样子,滴汤漏水”,插科打诨间,一段时间不见的尴尬就被独属于贵阳人的幽默打消,这也是丝娃娃于我而言,最有魅力的地方。

毕业后回到贵阳,反而不怎么吃丝娃娃了。大概是因为没有了一起回贵阳的寒暑假,分散各地的朋友想要见上一面,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等他们再回来,我大概还是会问上一句“吃丝娃娃不?”

一份宫爆板筋,千军万马来相见

鱼肉

GuiyangWOW

大火爆炒下,板筋、辣椒、酸菜、蒜苗的香气被激发。一汪红油、坨坨香糯弹牙的板筋被端上桌,立马就能抢占人的视线,直咽口水。回过神来环顾四周,你可能置身贵阳卡卡角角的苍蝇小馆,可能坐在陕西路的夜市…不论在哪里,宫爆板筋总能因为“太能下饭““越嚼越香“成为在贵阳必点或者必打卡的一道菜。

提起宫爆板筋,立刻唤醒的是我关于一中、关于陕西路的记忆。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周总盘算着能吃上一次板筋盖饭,一口闷香能治愈、调剂一整天的心情。学校外,陕西路的夜夜香板筋盖饭,也在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

叠加了“回忆“和“有冲击力的味道“的双重buff,我总能在睡不着的时候回想起宫爆板筋的味道,再懊悔冒出这个念头,下一秒可能就起身出门了。这大概就是在贵阳的好处,深夜出门,也总有一个地方慰藉你的“饿灵魂”。

作者:风味君??GUIYANGWOW

排版:风味君

头图:李光洁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jk.com/afhpz/35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124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