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新貌再添活力贵安新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透过数据看现代化,贵安新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可喜成效:年,贵安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86亿元、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跨村合作探索集体经济新路,老旧民房盘活变身美丽民宿,引进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年来,贵安新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各项工作,富民产业质效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三农”呈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铿锵。开新局 持续保障长期收益前不久,高峰镇龙宝村的羊肚菌收获了。“‘稻+菌’模式首批试种成功,让老百姓的腰包又鼓了一点,也增强了村民们对龙宝村经济发展的信心,让大家看到村集体经济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龙宝村驻村第一书记尹晓雨高兴地说。去年以来,龙宝村立足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对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创新“稻+菌”轮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联耕联种联营模式,引进专业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如今,贵安新区各地积极实践谋发展,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与促进农民增收“并驾齐驱”。湖潮乡芦猫塘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人均土地少,资源短缺,如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是摆在芦猫塘村面前的问题。为了找准“一条路子”,芦猫塘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在去年通过认真调研,根据村民的种植习惯,开展了一系列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我们芦猫塘村村民多年来都有种植辣椒、马铃薯的习惯。相较于普通辣椒,魔鬼辣椒属于工业原料,市场价格稳定,具有抗风险能力强、产值高的优势。而本地产的马铃薯因个头硕大饱满、质地均匀,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芦猫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燕和记者说道。谋定而动,芦猫塘村集体公司率先垂范,在农牧场组流转土地近14亩建设种植试验基地,并引进专业的农业公司。“目前,村集体经济试验基地的建设已带动我村50余名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近元。试验基地取得成功后,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比年翻一番。”王小燕说。抓发展 振兴路上村美民富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松林村、滥坝村,高峰镇龙宝村等地,道路两侧的房屋墙体上,一幅幅栩栩如生、富有乡村气息的艺术手绘墙画,使一面面白墙“活”了起来,将乡村装点得更加美丽。去年以来,贵安新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目前已改造建设农房栋,盘活农村闲置房屋20栋,开展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宗,建成2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北斗湖畔,风光旖旎;闲置农房,正在蝶变。春节过后,马场镇普贡村3栋民宿样板房正抓紧建设施工。负责项目现场的贵安新区禾美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孙勇告诉记者,目前样板房主体已经建设完工,正进行室内装修工程。年9月,马场镇普贡村按照村集体经济“1+1”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引进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乡村避暑旅居示范点,实现乡村旅游高端化。“目前,村里已完成签订农户入股协议47户47栋,吸引意向性社会资金余万元打造民宿经济。”普贡村支书王明培介绍,在利益分成上,村民每个客房每年保底分成元,根据营业情况,超出元则按20%分成。同时,村民还可以在自己的民宿里打工,获得务工收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从车田村的乡村旅游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到龙山村辣子鸡知名度越来越高,再到王家院村葡萄产量产值连连增长……特色产业实现了从“小而散”到“大而强”的转变。育人才 高质量农民汇动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贵安新区用好用活人才政策,招揽各方人才,通过致富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社,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或以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享受分红收益,不断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难题。几年前,在外打工返乡后的马场镇佳林村村民越祥、徐明莉夫妇搞起了生猪养殖。经过3年努力,他们的养猪场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夫妇二人还养殖起了肉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多次参加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的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养殖技能。“新农人”变“兴农人”,汇聚起乡村振兴“生力军”。去年11月,马场镇滥坝村组织开展了第一期绣娘就业技能培训。“我们将以订单式家庭作坊为基础,让绣娘们统一培训、统一下单、统一生产,不仅改善了传统刺绣生产模式的局限性,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滥坝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胡晓兰说。发挥优势,带着群众一起干!1月24日,马场镇松林村村集体公司与滥坝村村委会签订辣椒深加工合作协议,双方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共同推进“辣椒深加工”合作。去年以来,贵安新区深化与省农科院、省农职院合作,共同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训,依托省农科院贵阳分院、院士工作室、专家工作站、贵州贵阳现代种业产业园等机构,实现生产人员培训全覆盖。紧扣“一人一技”目标,举办粮食、油菜、猕猴桃、草莓、食用菌、茶叶等产业专题培训。“我们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设农业经理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农业经理管理及乡村建设、专业农机手、家庭农场主等主题培训,并建立学员训后需求台账,免费为所有参训学员提供训后线上技术指导。”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忠秀 张开学编辑王小婷二审徐然三审刘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jk.com/afhzz/474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1249号-3